《中国电影的全新认知:汤尼·雷恩谈《红高粱》》/又名:《A New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Cinema: Tony Rayns on Red Sorghum》,上映日期:2018-08-01(中国大陆),碟影传媒发行的《红高粱》国版蓝光中附带的独家花絮,著名电影学家汤尼·雷恩谈《红高粱》的背景、制作以及电影本身。暂无《中国电影的全新认知:汤尼·雷恩谈《红高粱》》百度云网盘资源以及《中国电影的全新认知:汤尼·雷恩谈《红高粱》》高清mp4迅雷下载,《中国电影的全新认知:汤尼·雷恩谈《红高粱》》BT下载,希望您能喜欢!
我真的感觉汤尼雷恩好有料啊!如果你想更了解下第五代的话真的可以去看这个!更敬佩吴天明了,雷恩说拍《老井》的时候,张艺谋基本上是在co-direct with吴天明,提了很多建议,吴天明真的基本上都接受了,所以《老井》的电影语言整体没那么老。哇,吴天明了不起。还说了当年柏林电影节的料,说《红高粱》最后的抗日片段破坏掉了之前红色单纯的“性寓意”“red of desire”,但是因为西方真的没看过这样的中国电影,所以还是给奖了。当时第五代真的心气儿高,凯歌导演说《红高粱》太商业了,把雷恩给乐的!
其实这片的确算是张艺谋艺术最高峰 也是中国电影一次大胆尝试
发行和放映倒是没听说过
看得我津津有味,张艺谋真的是走出了与第五代不同的路子,动了第五代的“蛋糕”,电影的商业化并不值得诟病,因为张艺谋说他秉持的是寓教于乐的电影创作理念。
中国通电影通
光是听汤尼·雷恩干讲50分钟就很过瘾。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70287/
汤尼雷恩,中国通,那时候国师卖血维生,很有干劲儿,现在……哎
有趣
#碟影传媒# 制片厂制度、第五代中的性议题、色彩、运镜、构图、柏林电影节、战争结尾的争议、及陈凯歌的鄙夷。
2019-03-13,汤尼对第四代应该不太关注
#碟影wcl花絮#中国电影史
55分钟全是干货。关于电影本身,关于柏林电影节,还有结尾的陈凯歌哈哈。汤尼雷恩行走的东亚电影百科全书,感恩感恩。
我真的感觉汤尼雷恩好有料啊!如果你想更了解下第五代的话真的可以去看这个!更敬佩吴天明了,雷恩说拍《老井》的时候,张艺谋基本上是在co-direct with吴天明,提了很多建议,吴天明真的基本上都接受了,所以《老井》的电影语言整体没那么老。哇,吴天明了不起。还说了当年柏林电影节的料,说《红高粱》最后的抗日片段破坏掉了之前红色单纯的“性寓意”“red of desire”,但是因为西方真的没看过这样的中国电影,所以还是给奖了。当时第五代真的心气儿高,凯歌导演说《红高粱》太商业了,把雷恩给乐的!
太会说了
英国汤老师侃侃而谈一个小时,不看任何笔记资料一口气讲完,中文也是语音语调都很准确啊,很有料,有趣味,以前从芦苇那里曾了解到当时理念十分前卫的西影厂,但还是没想到如今见怪不怪的“路演”首先是吴天明搞起来的,被分配至广西小厂的张艺谋反而机会多,他确实是以面貌一新的摄影风格而一战成名;看《老井》时明显感觉张艺谋对该片的贡献绝不限于表演,居然在这部《红高粱》的花絮里得到了证实;柏林记者们当年对最后25分钟的遗憾那真是不了解中国;看完本片与读完戴锦华《雾中风景》后有一个相似的感受,他们如今都再也拍不出经典好片的原因不局限于他们自身,那是一个特殊的各种因素混杂交织最终产生化学反应出现奇迹之光的年代
感谢碟影传媒、西影集团以及所有为《红高粱》蓝光发行做出贡献的人们。学富五车的汤尼老师简直是上了一堂中国电影史课,身为中国影迷实在感激;同时也深深认识到《红高粱》之于中国电影的意义。也祝贺顾导和方导实现了小梦想。
雷恩老师的料的确很多,很让人长知识。
拍摄地大概靠近铁路?感觉时不时能听到火车经过的声音。另外镜头可以拉得再近一点,不过要是看不见他的肚子,也许也看不见他的手势了。他的大肚子里装的好像都是电影,还有开放、包容和爱。对于中国电影,这个老男人有说不完的话。思路清晰,论述妥帖,饱含热情又一气呵成,对历史、对内容的评价都非常公允。他是怎么记下这么多事情的?最后关于陈凯歌的那段回忆令人唏嘘不已。
相比于对电影本身的解读,倒是对80年代的中国制片厂制度和当时的电影制作背景以及红高粱的历史意义解读更多,不过也挺有料,特别是最后陈凯歌那段,让我哈哈大笑。😂
料挺足的,碟影威武啊!汤尼雷恩大神将近一小时的solo,对国有制片厂体制,吴天明和第五代有了不少具体细节的介绍。还冷不丁的揶揄两下陈凯歌。关于《红高粱》,汤尼雷恩把这部影片的色彩理解为属于白天/欲望激情的橙红色与属于夜晚/理性压抑的蓝绿色的交替,对应了“我爷爷”与罗汉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颜色代表人物的风格一直延续到了张后来的武侠片,似乎也有受黑泽明《影舞者》和《乱》的影响。
《红高粱》蓝光碟附带的花絮,听汤尼雷恩聊第五代、制片厂制度、《红高粱》与其他第五代导演作品的不同,以及在柏林的情况,唠了五十五分钟的嗑,有料,看得很舒服。
八卦不多,干货不少。
靠汤尼雷恩不停的说,大段是背景介绍,镜头一直盯着汤尼拍,影像资料引用很少,制作方非常省事随便做做的花絮。